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便民服務 > 觀光導覽 > 文化資產 > 神岡浮圳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神岡浮圳-自然與科學的結晶

神岡浮圳-自然與科學的結晶
神岡浮圳-自然與科學的結晶

神岡浮圳位於臺中市神岡區五大汴沿著圳前路向西至圳堵里三民路。浮圳是葫蘆墩圳灌溉水系中的一支線,它是本區的文化景觀,自神岡東側引入圳水沿著北側大甲溪河階蜿蜒向西流去,到西側大肚山麓又折轉向南流,如同一弓弦月將神岡圍繞住,這個水脈及分流孕育整個神岡豐饒的物產,它是神岡的命脈水源。

本地農業的發展源自於水圳的開鑿,整個大臺中平原之所以開發是由於漢人為拓墾荒地,開鑿葫蘆墩圳與其各支線水圳,引入大甲溪豐沛水源灌溉農地,將原本平埔族人狩獵、採集維生的旱埔地轉變為豐饒的水田。

漢人傍大甲溪河階地勢築起堤防,為應西側平原高處用水之需,便設計於堤防上開鑿土溝,將東側高處之圳水依其水位沿堤防土溝平緩流至西側高地,而非讓圳水陡降至低窪處之農地,故成為地區特殊文化景觀—神岡「浮圳」。

指定理由:
(一)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:浮圳的興築,清代以崁頂落差邊緣(即大甲溪南邊的神岡河階地形),夯土升高構築成水圳溝路,證明清代水利工程技術,六管業戶之廖朝孔即以技術入股。

(二)具紀念性、代表性或特殊之歷史、文化、藝術或科學價值:清雍正元年(1723年)岸裡通事張達京初築下埤支線,及至清雍正十年(1732年)通事張達京招攬秦登艦、姚德心、廖朝孔、江又金、陳周文等六人出資擴大組成「六館業戶」,並延伸開發至五大汴,分流搭連溝、中央圳、浮圳三大圳路,尚有三張溝、六張溝、流經今日之神岡區、大雅區、西屯區、南屯區各地。

(三)具時代或社會意義:見證閩粵、漳泉族群與岸裡社番之間,既競爭又合作的開發軌跡。

(四)具罕見性:浮圳全線以大甲溪南邊的神岡河階地形,夯土升高構築成水圳土堤遺跡全存,為全國罕見的清代遺蹟,另外在浮圳路溝底還留有日治大正八年(1919年)竣工的歷史遺跡石碑【葫蘆墩圳浮圳水汴圳堵庄暗渠大正八年一月竣工】。

類  別:文化景觀
種  類:水利設施、農林漁牧景觀等
公告文號:府授文資遺字第10500958801號(原公告:105.1.13府授文資遺字第10402897211號)
公告日期:2016-05-19
轄  區:神岡區
地  址:位於臺中市神岡區五大汴沿著圳前路向西至圳堵里三民路止。
土地影響保存範圍:神岡區北庄段:579、579-7;神岡區圳堵段:413-6、687、687-26、687-28、9003-13、9006-21、9006-15及687-24。
資料來源:臺中市文化資產處(http://www.tchac.taichung.gov.tw/)

檔案下載(或附件)

相關圖檔

相關連結(或延伸閱讀)

  • 市府分類: 文化藝術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18-08-06
  • 發布日期: 2017-06-03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神岡區公所‧人文課
  • 點閱次數: 4969